翻开秦国或赵国国君的历史介绍重庆股票配资公司,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,你看到的都无一例外是“赢姓赵氏”。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,难道秦国和赵国有着共同的祖先吗?
这段历史得从公元前1046年的“武王伐纣”说起。那一年1月26日,周武王亲自领兵出征,誓言要推翻商纣王的暴政。周武王率领数千虎贲、三百战车、数万步兵,豪气冲天地誓师出征。到了2月21日,周军抵达孟津,与其他诸侯联军汇合,队伍总数达到了4.5万。经过五天的行军,联军最终来到牧野,准备展开决战。周武王在这里举行誓师,发表了一篇长达242字的战前演讲,他列举了商纣王的罪行,激励士兵们为了替天行道,奋勇作战,推翻这个暴君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篇演讲并非后人虚构,周武王的演讲被记录在《周书》中,成为《牧誓》。
展开剩余83%“牧野”这个名字原本是泛指的意思。西汉时期,《尔雅》一书解释“牧”是指放牧的地方,而“野”则是野兽栖息的地方。所以“牧野”实际上是指城外的开阔原野,特别是在朝歌以外的广阔土地上。
史学家认为,历史上真正的牧野战场,位于今河南新乡获嘉县的同盟山。正是在这里,周武王发表了他的誓师演讲。次日,周军与商朝匆忙组织起来的军队爆发了著名的牧野大战,商军在此战中全线崩溃,周军攻破了朝歌,商纣王在鹿台自焚,商朝灭亡。
不过,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并不是这场历史性的战斗,而是秦赵的始祖。我们接着往回讲。
在牧野大战的战场上,有一个名叫恶来的商朝猛将,他以力大无穷而著称,并且在战斗中英勇战死。而恶来的父亲飞廉,正好在此时外出执行任务。飞廉和恶来在西周史书中被列为纣王的宠臣,两人不断怂恿纣王犯下种种暴行,导致商朝的灭亡。更为复杂的是,这两个人的祖先背景并不简单。
飞廉的祖上,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的伯益。伯益是舜帝的重要臣子,曾帮助大禹治水立下赫赫战功。由于他的功绩,舜帝将其赐姓嬴,至此嬴姓便开始传承。按照历史记载,伯益的祖先是姬姓的后裔。大禹去世后,伯益本应继位,但因为谦让,大禹的儿子启即位,建立了夏朝。不过,也有史料认为,大禹死后启曾杀死伯益,以此夺得帝位。
伯益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名为大廉,封号在黄,建立了古黄国;次子名叫若木,封号在徐,建立了古徐国。大廉与若木的后代都继承了各自的姓氏,如廉、黄、徐、费等,这些家族的后代至今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。例如,大家熟知的廉颇,他就是嬴姓廉氏的后代,源自伯益的大儿子大廉的血脉。
商汤灭夏之后,大廉和若木的后代分别投靠了商朝,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,这些家族的后人都特别擅长驾车,似乎这种技能成了他们的家族传统。例如,若木的玄孙费昌在鸣条之战中,曾为商汤驾车,打败了夏桀;大廉的玄孙中衍也因擅长驾车而为商王太戊所青睐。
然而,商王太戊居然是商汤的玄孙,而大廉与若木的后代侍奉的商王却相差了四代,这种历史上的矛盾引发了不少争议。有学者认为,这一代代的传承过程中,历史资料丧失或遗漏,导致后代历史记载时产生了误差。由于我们今天主要依据西周之后的史料,在数百年的时间跨度中,很多细节都容易被遗忘或误传。
回到飞廉的家族,他们原本是伯益家族的传人,专职负责治水,但进入商朝后,不知为何,这项家族手艺变成了擅长驾车。因此,飞廉的后代在商朝时期,深受王朝宠信,地位非常显赫。
而在商朝灭亡后的历史中,飞廉的去向也颇有争议。根据《秦本纪》的记载,飞廉定居于霍太山,并死于此地;但根据清华简《系年》的记载,飞廉在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时再次出现在历史上,与司马迁的记载相矛盾。历史资料显示,飞廉最后死于商奄国,商奄可能是飞廉的同宗封国,也是商朝的旧都。
飞廉的死后,他的子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,其中恶来之子女防则被流放为奴,而飞廉的次子季胜由于没有参与灭商之战,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待遇。季胜的儿子孟增在周成王时期得到了重用,而孟增的孙子造父则成为了周穆王的御用司机。通过不断传承,造父的后代逐渐在赵城立足,最终成为了嬴姓赵氏的祖先。
在这一过程中,赵城成为了嬴姓赵氏的根基。之后,赵城的赵氏发展壮大,恶来后代的孙子太几也逐渐投靠到造父后代的赵城,最终共同成为嬴姓赵氏的族群。
随着历史的发展,赵氏家族在周朝的历史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,而在秦国的建立过程中,造父后代的家族渐渐崭露头角,并在周朝时获得了赵国的封地。这些嬴姓赵氏的后代,最终成了秦国与赵国的国君。
最终,通过几代的努力,赵城成为了秦国和赵国的发源地,而两国的国君皆属于嬴姓赵氏,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双重嬴姓家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